
《達·芬奇密碼》是驚險小說和智力解迷結合的典范之作。其行文節奏明快,語言富有智慧,情節錯落有致,作者在密碼學、數學、宗教、文化、藝術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可以說展露得淋漓盡致,並將大量的時下人們關注的信息有機地引入作品之中,巧妙地運用到高潮迭起的情節里面,從小說的精彩開篇到難以預料的令人叫絕的結尾,丹·布朗充分證明自己是個善講故事的大師。
本書講述的是盧浮宮館長在盧浮宮館內被謀殺,死前他將自己擺成了達·芬奇名作《維特魯威人》中的姿勢,並在尸體旁留下了難以捉摸的密碼符號。哈佛大學宗教符號學教授羅伯特·蘭登和館長孫女索菲·奈芙在一起追尋凶手的過程中,竟然發現一連串的線索……

將無望卻堅守的淒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,被眾多“東飯”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,被稱為東野筆下“最絕望的念想、最悲慟的守望”,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,使東野圭吾成為天王級作家。 2006年,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,一舉囊括第48屆日劇學院獎四項大獎,與圖書一同為作家帶來如潮好評,使他成為日本、韓國與中國台灣等地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。 “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”,這句象征本書故事內核的絕望念想,有如一個美麗的幌子,隨著無數凌亂、壓抑、悲涼的事件片段如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,最後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,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愛情之中悲切動容……

倉央嘉措的一生是個難以捉摸的謎,也是一個永恒不朽的傳奇。這個謎一樣的男子,對我們來說,是那麼熟悉,卻又那麼陌生。陌生到我們只知道這個名字,只知道他是詩人。他是一個僧人,卻寫盡了凡塵俗世的情與愛,他的情詩猶如青藏高原的明珠.照亮了無數男女的心房。他的傳奇、他的故事讓人們為之著迷。
倉央嘉措在藏南的山野中長大,向往自由和愛情。他不在乎什麼身份地位,扮作俗人模樣在拉薩夜晚游樂,享受酒館里醇美的青稞酒,享受與姑娘們的愛情。他的情詩就這樣源源不斷地從酒肆傳到雪域的四面八方。如果僅僅沉溺于情愛,倉央嘉措不會受到不同年代、不同民族、不同信仰的人的喜愛。真實的倉央嘉措是一位富有才華的詩人。他的詩歌在西藏流傳很廣,普通的小攤上都能買到他的詩集——一種藏文刊印的小冊子。

成長總是個讓人煩惱的命題。成長有時會很緩慢,如小溪般唱著叮咚的歌曲趟過,有時卻如此突如其來,如暴雨般劈頭蓋臉……三個孩子因為小鎮上的幾樁冤案經曆了猝不及防的成長——痛苦與迷惑,悲傷與憤怒,也有溫情與感動。這是愛與真知的成長經典。《殺死一只知更鳥》獲1961年普利策獎。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,英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小說之一。美國中學推薦課外讀物。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。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“100名銀幕英雄與惡人”中,派克主演的芬奇律師名列英雄第一位。作為史上最受喜愛的小說之一,《殺死一只知更鳥》已獲得顯赫聲譽。它贏得過普利策獎,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,在世界范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,並曾被拍成,備受歡迎的電影。

這是一個不凡的世界,人的靈魂是一個以動物形式存在的精靈,且人與精靈密不可分,不然,生命將不複存在。 13歲的萊拉,長在這個世界的牛津大學,沒有家庭之愛,不識富有、強大但已成仇敵的父母,更不知自己身負震撼世界的詛咒; 她終日與玩伴及他們的精靈自由自在地嬉鬧,長成了一個詭計多端、恣意妄為且謊話連篇的野女孩。 然而,可怕的預言無法抗拒,萊拉注定要承擔起救世主之責,扮演人類之母夏娃一角:人人畏懼的“塵埃”出現了,饕餮游蕩在城市各個角落,玩伴接連莫名失蹤,快樂時光徹底完結于密友羅傑的失去,巨大的陰謀正在醞釀之中…… 于是,在一個惟她可懂、能預知未來的黃金羅盤——真理儀的幫助下,渾然不覺險惡的萊拉決定去尋找被邪惡科學家掠走的孩子們,從此開始了拯救世界的艱難之旅;她朝著未知的北極而去;等待她的,有披甲熊、女巫、天使,懸崖厲鬼,更有能夠終結生命的精靈切割機…… 而領引她步步踏入死亡之地的,竟是其父,自然科學家阿斯里爾勳爵,與其母,狂熱的原教旨主義信徒庫爾特夫人…… 如同所有最偉大的故事一樣,這部作品寓意深刻,幾乎囊括了你所能想像到的一切驚險和刺激的情節;在當今的盎格魯 — 撒克遜奇幻小說家隊伍中,普爾曼無疑是最具創造力的“創世者“之一,是《魔戒》的作者J·R·R·托爾金的後來人與繼承者。

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為我國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圖書目錄。又稱《四庫全書總目》,或簡稱《四庫提要》。由清代永瑢、紀昀等編纂。永瑢,為乾隆皇帝第六子。紀昀(1724—1805),字曉嵐,一字春帆,今河北獻縣人。著名學者,官至禮部尚書、協辦大學士。該書自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開始編修,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稿完成。經過修改、補充,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,由武英殿刻版。乾隆六十年,浙江地方官府又據杭州文瀾閣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。自此方得廣泛流傳。全書200卷。著錄圖書3401種,79309卷,存目6793部,93551卷。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國重要的古籍,特別是元代以前的書籍更完備。分經、史、子、集四大類,大類下又分小類,小類下又分子目。每大類與小類前面均有小序,子目後面有按語,簡要說明此類著作的源流以及劃分類、目的理由。該書著錄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學、史學、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萬多種,為我國收書最多的目錄,而且寫有內容提要和評論,為學者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曆史,提供了一部翔實的書目。但它是由乾隆欽定、督辦的官修書目,在圖書入選、內容著錄、提要、評論等方面,都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觀點和利益。

日本和中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,在文化、風俗等方面有許多相似和相通之處。但越是認為自己和對方相似,越是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。日本人和中國人看似相似,但有著不同的曆史、不同的民族性格,盡管深受中華文化影響,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仍有很大的區別。祖籍台灣、卻從小在日本長大的著名通俗曆史學家、暢銷書作家陳舜臣,作為生長在日本的中國人,不得不經常思考中日之間的差異問題。日本和中國是如大家所以為,是唇齒相依的鄰國嗎?日本人為什麼會有絕對服從的精神?日本究竟從中國學到了什麼?共用漢字的兩國在對同一漢字的解釋上有何差別?要正確理解對方,要從零的狀態開始,從頭學起。


當《我在雨中等你》這本書還是一部手稿時,美國出版大鱷Harper Collins公司便在第一時間以120萬美金天價奪得全球英語版權!該書甫一面市,立刻登上美、英、法、德、荷蘭、澳大利亞、巴西、加拿大、芬蘭、以色列、韓、中國台灣等23地暢銷書排行榜榜首。並獲得2008全美星巴克選書、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、女子讀書俱樂部選書、台灣2008第一暢銷小說的殊榮。我叫恩佐。我老以為自己是人,也一直覺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樣。我只是被塞進狗的身體里,里面的靈魂才是真實的我。這里記錄著我一生的縮影。但我的一生,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過的那些風雨悲歡,絕非一本書可以說盡。現在我老了,即將離開這個世界,想與你分享我的故事,如果你願意,就翻開書,我在故事里等你……